楊振甫 / 5%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創辦人
「不斷地重新定義自己」,是這個世代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。這本書本身就是最好的設計創新實踐,內容串連跨領域實務專家的經驗與見解,也高度運用活潑且引人入勝的插畫,「視覺化」呈現了許多實用工具的使用情境與技巧。這是我讀後非常推崇的一點,相信不管你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產業,都將可運用書中方法,提升創新與價值創造的成效。
如何「不斷地重新定義自己」,是這個世代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。
印象還非常深刻,2016年底我與團隊夥伴漫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街道上,迎面一位下車跑步的一位年輕人差點撞到我們,他背後揹著的黑色箱子,寫著大大的幾個英文字──「UberEATS」。回到十年前,你一定無法相信會有一家沒有自己車隊的公司,可以成為全球最大的計程車服務供應商,而且還跨入餐飲外賣業!
這種突破式的創新,一直是企業所嚮往的。然而,要能重新定義自己的產品與服務,甚至引領整個產業或遊戲規則的改變,談何容易?特別是處於瞬息萬變、資訊爆炸的全球競爭環境之下。也許,你我都缺乏一套「系統性的思維方法與工具」,在開放式的跨領域協作中,驅動組織本身的價值創造與創新。
我認為,這一套系統性思維方法與工具的關鍵精隨,要從「設計(Design)」下手。我小時候學音樂,擔任過獨奏、協奏、樂團指揮,有幸接觸到非常多「非線性」與「人文面」思考訓練。後來,當我從音樂領域踏入行銷、財務與科管的領域後,也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:有價值的創意,要能建立在一個可持續性的商業邏輯與基礎之上。只是當時還是學生的我,雖然心中存有這樣的信念,卻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帶領團隊一同去找尋這樣的價值平衡點。直到後來,我在「設計」中找到了可能的解答,也一直貫徹於每一天的實務工作之中。
許多研究都指出,「設計」與管理學、社會學或服務科學有著不同的切入點,在組織進行價值共創、重新定義產品/服務之中,扮演著關鍵角色。舉例來說,它能提供視覺化服務解決方案(visualize solutions)、藉由圖像降低服務抽象(using images to reduce abstraction)、利用不同模型技術形塑服務體驗(adopting a set of modeling techniques for service experiences)、鼓勵潛在使用者和利害關係人參與(engaging potential users and stakeholders)、提供特定工具和方法給參與者(providing specific tools and methods to others)和服務概念化與精緻(conceptualizing and detailing services)等。以上諸點,我相信也是本書作者群於2010年,提出了廣為業界使用的「商業模式圖」(Business Model Canvas)背後,大家所共同秉持的信念與方向。
這本書的創作,就是一個最好的設計創新實踐案例。除了「內容」串連了許多跨領域實務專家的經驗與見解之外,在「呈現」手法上也延續上一本書《獲利世代》的細膩風格,高度運用了很多活潑且引人入勝的插畫,「視覺化」呈現了許多實用工具的使用情境與技巧。這是我在讀後非常推崇的一點,相信不管你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產業,都將可以很容易地運用書中所講述的方法與重點,大大提升跨域創新與價值創造的整體成效。
最後,我想分享一個心得,也就是:「設計」無法脫離行動(design is all about action)。也就是說,要能確實感受到此法的價值,就要能勇敢地踏出改變的第一步,視任何嘗試與失敗作為未來創新的必要養份,這是方法背後更重要的「心法」。再次誠摯地推薦本書給所有追求創新的朋友與夥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