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會因消費者習慣、科技、趨勢的改變應運而生,而非依循某種特定的線性路徑就必然會出現的結果,這是無庸置疑的。儘管「破壞(式創新)」在過去十年間已成為人們朗朗上口的流行用語,但有趣的是,當我們面對這個不斷改變的世界、自己的商業模式已瀕臨危機時,卻執著地重複著線性策略來對抗改變的世界。在商業世界裡,從來都不是線性的變動,那為什麼我們在經營生意時,總還是抱著線性策略不放呢?
其中一個原因在於,可預測性是制定策略的關鍵。對經營多年的公司(可能就是貴公司)來說,常常做的事是用既有產品/服務的既有資訊,來預測未來表現;根據包括成長百分比預估在內的諸多數據,做出試算表上的預測與規劃,因而認知這些預測與規劃為真。退回自己熟悉的圈圈、抓緊可以追蹤的數據;這種利用量化分析預測未來的過程,假定了未來或多或少,會比今天的情況更樂觀。
換句話說,是我們告訴自己:世界是線性前進的。所以,我們開發線性策略,輔以詳盡的簡報與報表,暗示主要的工作就是「執行」策略。畢竟,工作表現是以「執行成效」來衡量的,對吧?但事實上,在經營生意時,唯一不變的是:一直都在變。正是對改變的不確定性,使人選擇了條我們認為比較安全與舒適的線性道路。但如果我現在告訴你,有個方法,可以讓你有能力駕馭「改變」,抓住因改變而產生的機會、面對挑戰呢?如果我告訴你,有個方法,可以創造改變市場的破壞性創新呢?
粒度/細微度(GRANULARITY)
對多數企業而言,尤其是那些非新創公司,策略的「執行」永遠是企業經營所側重的面向;畢竟多數的公司,就是藉著執行特定的策略逐漸拓展、成長。「執行」,在製造、行銷、銷售產品與服務時,是線性的沒錯:執行的定義就是根據一個有條不紊且詳細的計畫,不斷重複製造產出,終極目標就是藉由大量的重複次數來獲益。根據矽谷願景家、創業大師與教育家 Steve Blank 的說法,就是「一個計劃越是縝密,就越能被完善地執行。」
如果改變是線性的
很多剛成立或小型公司在邁向規模化的路上,常會提出有野心的口號宣示倍數成長的可能,伴隨著引人入勝的成功故事;這些大話其實有個前提,就是一切能依規劃路線般被完美執行。但事實上,當我們回過頭來看過往的例子,會發現那些執行過的策略從來不是線性的。如前段所提,在經營生意時,唯一不變的是:一直都在變。如果改變是線性的,那我們只會有越來越多的計程車,不會有 Uber;如果改變是線性的,柯達(Kodak)會主宰整個攝影世界,而人手一隻的會是黑莓機(Blackberry T25X)。
搜尋模式
相對於「執行(策略)」的另一面:搜尋。 儘管上述那些成功發展出能獲利、規模化商業模式的公司,通常都以線性模式在執行策略,但新創公司卻還在找尋一種能獲利、規模化的商業模式。大多數的公司在創辦初期,都是在摸索中找出路;但很少有公司在找到(目前)成功的商業模式後,還依然願意持續搜尋新方法。
執行
當然啦,執行絕對是任何一個、也是每一門生意最最不可或缺的一環。透過執行,企業才得以才得以定期管理以及評估進度。不過呢,如果只評估固定的進度是否達成,便會錯過那些意料之外、但可能會影響整個過程的變因。更何況,沒有哪門生意是不會被意料之外的變因所影響的!事實上,一些歷史悠久、規模宏偉、成就非凡的大公司/銀行,在過去的十年內,都經歷過這種劇變,有些還因此銷聲匿跡退出江湖呢!
搜尋 + 執行
若想要降低「改變」對公司商業模式與策略的負影響、同時又駕馭這些改變,讓它們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助力,你一定要學會將「搜尋」與「執行」齊頭並進。在某些產業,是透過應用研究(applied research)達成此一目的(這裡指的並非研發,之後將分享相關例子);而在另些產業,「搜尋」則成為企業文化的底蘊、「改變」也俯拾即是。但重要的不是孰優孰劣,只要你的公司持續保持「搜尋」精神、隨時留意周遭變化,當意料之外的改變來挑戰既有策略時,便能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來應對。甚至,你可以因此藉機把危機化為轉機,創造前所未有的機會!因此,「搜尋」是:執行現有商業模式、為顧客創造/傳遞/交換價值的同時,亦眼觀四面,耳聽八方,處處留意/探索未來可用的新策略選項,兩步驟持續循環。最終,「搜尋」即是在保持「執行」的同一時刻不斷學習、適應、甚至進而顛覆現狀。
大師工作坊即將展開!
我們即將在五大洲舉辦世界巡迴大型活動,讓你實際學習、體驗「像設計師般思考/工作」是怎麼一回事。